时间: 2025-01-21 21:24:03 | 作者: 行业新闻
)近日,“太二酸菜鱼筷子检出洗涤剂被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太二酸菜鱼”因食品安全问题陷入舆论漩涡。
图为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24年第73期)
2024年12月25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抽检公告(2024年第73期),对淀粉及淀粉制品、调味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粮食加工品、乳制品、食用农产品、速食及餐饮具等552批次样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546批次合格,6批次不合格。广州太二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北京新华西街店因筷子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被列入不合格名单。
图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规定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作为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具有去污、乳化和发泡功能,大范围的使用在清洁产品中。根据我们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相关规定,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应不得检出。
业内有经验的人指出,洗涤剂使用过量或清洗不彻底是造成该成分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尤其是清洗水重复使用或未定期维护洗涤设备,可能会引起交叉污染,严重影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事实上,这并不是“太二酸菜鱼”首次面临品牌危机,“太二酸菜鱼”的经营模式、价格策略及服务质量早已成为争议焦点,花了钱的人其菜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担忧一直存在。
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上,记者看到,关于“太二酸菜鱼”的投诉共计179条,大多分布在在消费的人反映菜品中出现异物、用餐后出现腹泻和肠胃不适等食品安全方面问题。
1月9日,记者拨打了“太二酸菜鱼”热线电话,就本次抽检及消费者投诉等有关问题与其官方客服进行了联系,但截止到发稿前,未收到正式回应。
记者在小红书、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内看到,消费者对于“太二酸菜鱼是否是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已久。许多消费者反映,餐厅的服务和菜品解决方法与传统的预制菜特征相符,对该品牌“现杀活鱼”的主张提出了质疑。
一位小红书用户指出,此前“太二酸菜鱼”不仅辣度无法调整,甚至连牛肉中的香菜也无法去除,这与预制菜的批量化生产和统一口味有很大的相似性。另有消费者提到,在用餐时发现鱼肉块紧密粘连,质地不够新鲜,怀疑鱼片是从冷库取出后直接下锅处理。该消费者还表示,盘中的鱼尾和鱼骨缺失,向店长反映后,店方解释称是“厨师未打散鱼片”,并为此免去了餐费。
此外,一些自称曾在“太二酸菜鱼”担任经理的前员工透露,品牌的菜品并非完全新鲜现做,而是大部分使用半成品材料。依据这一些员工的说法,鱼片、酸菜以及调味料等原料均为通过中央厨房统一加工后配送至门店,门店只需倒在锅里煮即可上桌。
与此同时,消费的人在山姆超市购买的太二酸菜鱼材料包与店内口味相符,也进一步引发了“预制菜”讨论。在山姆超市内,一盒“太二青花椒酸菜鱼”售价129.9元一盒,内含3包,重量2.488kg(汤料包400g*3+油料包76g*3+鲈鱼片包180g*3+酸菜包110g*3+千耶豆腐包50g*3)),保质期12个月;而店内一份2-3人食的“招牌鲈鱼酸菜鱼”堂食售价为138元,重量约在700g(酸菜鱼鱼片含量 350g,酸菜、萝卜含量190g,配菜含量160g(不辣鱼内含虾皮))。
尽管“太二酸菜鱼”一直声称“活鱼现做”,否认使用预制菜。但相关行业的人偷偷表示,其大部分菜品通过集采模式来管理,许多原料通过中央厨房提前加工好,门店仅需简易地处理,并非其宣称的“现杀活鱼”。
曾因其独特的店规和创新理念而迅速崛起的“太二酸菜鱼”,如今正面临市场热度下滑与品牌信任危机。
2019年,“太二酸菜鱼”翻台率一度达到4.8次/天,几乎与海底捞相当。“不接待4人以上顾客、不拼桌、不加辣、不减辣、不外卖”等严格的“店规”都没影响其火爆程度。然而,跟着时间的推移,“太二酸菜鱼”的市场热度逐渐下滑,其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根据九毛九集团发布的财报,“太二酸菜鱼”的业绩在2024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24年上半年,品牌的纯利润是7229.1万元,同比下降了67.47%。翻台率和人均消费同样呈现下滑态势,2024年第三季度,太二(仅限自营)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下降18.3%;翻台率进一步下降至3.6;顾客人均消费69元,远低于2021年的80元。
记者看到,“太二酸菜鱼”试图通过“卷低价”挽回消费者口碑,然而该措施并未有效提振品牌口碑和消费的人满意度。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太二酸菜鱼的人均消费为80元,而到2024年,在外卖平台上,一份酸菜鱼+米饭的套餐最低已降至58元,降幅达到27.5%。许多消费者反映,价格降低的同时,菜品分量的减少成为了显著问题。社会化媒体上,关于“鱼片变薄、量少不饱”的反馈层出不穷。
记者看到,“太二酸菜鱼”试图通过“卷低价”挽回消费者口碑,然而该措施并未有效提振品牌口碑和消费的人满意度。许多消费者反映,价格降低的同时,菜品分量的减少成为了显著问题。社会化媒体上,关于“鱼片变薄、量少不饱”的反馈层出不穷。
一位消费的人在社交平台留言:“鱼片比以前薄了很多,量也少了,吃完完全不饱。”另一位顾客则表示:“花钱少了,分量也缩水,套餐变得不划算。”
此外,太二门店数量也出现了下降,闭店现象增多。根据九毛九集团的披露,截至2024年9月,“太二酸菜鱼”的门店总数为654家,相较于2023年有所减少,大多分布在在二三线城市。
从曾经“一鱼难求”到如今不时曝出负面消息,“太二酸菜鱼”面临的困境不仅是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更多的是品牌信任危机和食品安全问题。
到底是“活鱼现做”还是预制食品?筷子检出洗涤剂的原因为何?本报将持续关注报道。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